2025年3月29日上午,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宜,商务部调研专家、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办副主任李馥佳,中国商业史学会老字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研究员王春娟教授一行三位专家莅临山城,实地考察了重庆桥头火锅、陈昌银麻花、渝商发国展全球市集店、东周巴蔓子将军陈列馆、巴将军非遗文创馆和丘二馆实体店。
29日上午,在重庆老字号协会副会长、重庆磁器口陈麻花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学武和重庆老字号协会秘书长张祥高的陪同下,杨宜院长等三位专家来到桥头火锅朝天门店。重庆老字号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重庆桥头火锅饮食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红亮向专家们介绍了桥头火锅的发展历程。
桥头火锅始创于清宣统元年(即1908年),因位于重庆海棠溪河街桥头,故名“桥头火锅”。桥头火锅是全国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火锅,以经营各式川味火锅为特色,上世纪50年代后期几经扩建,主要名品有各式火锅与“火锅宴”。桥头火锅严格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及配方,坚持“五味中求平衡,清鲜中求醇厚,麻辣中求柔和,口感中求层次”,形成了麻、辣、烫、嫩、鲜、香的鲜明特色,深受美食界及广大顾客的喜爱,有“食在重庆,味在桥头”的佳话口碑。
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桥头火锅和系列调料美味的渴望,于2004年10月成立了重庆桥头火锅调料有限公司。精心生产火锅底料及系列调料,并已成为多加知名企业的指定原料商。2014年,又在重庆市江津区成立了重庆桥头食品有限公司。2019年3月,新厂区全面建成并投产,产品有“桥头”火锅底料、烹饪鱼调料、鸡调料、龙虾调料、各类烧肉调料、小面红油调料等共3 0个品类,近2 0 0支单品,年销售额9亿多元。企业获得了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
29日上午10点,专家们驱车来到重庆朝天门老码头,参观陈昌银麻花来福士店。重庆老字号协会副会长、重庆磁器口陈麻花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学武介绍了陈昌银麻花和企业发展情况。
陈昌银麻花作为巴渝传统名点,用料上精选高筋小麦粉、农家鲜鸡蛋为主料,传承百年配比秘方,确保原料纯正无添加。工艺上,沿袭古法手工制作,经揉面、搓条、盘花、醒发等18道工序,再以低温慢炸工艺精准控温,达到低油低脂的效果,使麻花外酥内松不生硬。成品色泽金黄如琥珀,入口酥脆化渣,椒盐咸香与麦香交织,蜂蜜味款则甜而不腻。独创的麻辣、海苔等新口味兼顾传统与创新。其层次分明、久放不绵的特色,突出了“小、酥、爽”的特点。公司在产品研发上持续投入,研发的五黑麻花,采用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桑椹黑枸杞为原料,研制出的五黑麻花上市后深受消费者青睐。
重庆市磁器口陈麻花食品有限公司是重庆市麻花行业第一家股份制老字号企业。该公司致力于研究传统与新式的麻花配方,打造了驰名中外,集手工制作、少油不腻、鲜香酥脆、入口化渣等特点于一身的陈昌银麻花,使传统小吃老味新生。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积累了广受认可的品牌信誉度。“陈昌银麻花”于2011年被重庆市商务委员会认定为“重庆老字号”,2016年“磁器口陈麻花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司掌门人陈昌银先生被评为“代表性传承人”。随着国内旅游性消费规模的持续扩张,“陈麻花”的销售规模也随之迅速增长,时至今日,陈麻花已拥有超过300家国内外经销商,产品覆盖全国并出口远销至亚、非、欧三大洲。
在重庆国优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续山山的陪同下,专家们参观了重庆渝中商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展全球市集店。该店打造国企“赋能实体,共享私域”数字商贸平台。通过联动线下实体展销厅布署,为合作业态提供云店铺,整合实体线下流量,形成一站式“全球优质商品消费+吃喝玩乐商圈私域生态”。还与陆海优品、蚂蚁洋货、机关平台等开展异业合作,打通产品线,扩展云店矩阵。
在重庆巴将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滕前莉的陪同下,北京的专家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东周巴蔓子将军陈列馆和巴将军非遗文创馆。
战国中期,巴国走向了衰落,一些贵族趁机向巴王室索取政治经济利益,以至发动了武装叛乱,人民遭受了深重灾难。驻守在巴国东部边境的巴蔓子将军决定赶回国都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平乱,但他掌握的兵力却不足以战胜贵族武装,巴蔓子决定向东边的楚国借兵。在楚国郢都,巴蔓子向楚王说明了来意,恳请楚王出兵。楚王答应出兵,但却提出了一个条件,要巴蔓子割让他驻守的三座城池,同时要他把儿子送到楚国当人质。楚王说:“他什么时候来,你什么时候把军队带走。你看怎么样?” 以人质作抵押,在战国时代也是一种外交惯例,目的是取得诚信。但那样一来,时间被耽搁了,巴国的内乱恐怕已经不可收拾,借兵就失去了意义。巴蔓子一下急了,对楚王说:“不行!楚王如果怀疑我的诚信,这个兵不借也罢!你如果还相信我,今天就让我把军队带回去。到时候你拿不到三座城,我把脑壳砍给你!我巴蔓子从来说话算话!”楚王见一向耿直的巴蔓子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不好再说什么,答应立即出兵。巴蔓子带着楚军赶回江州,很快打垮了贵族叛乱武装,恢复了国内秩序。过后楚王派出使臣找到巴蔓子,要求他兑现当初的承诺,将三座城池割让给楚国。巴蔓子对楚使说:“不错,当初我的确答应过,但那是楚王乘我国遭遇危机强加给我的条件,我作为将军本来就守土有责,岂能私下将三座城池割让给外国呢。尽管如此,当初我答应了楚王,也一定要信守承诺,决不让你这个使臣为难。城不能割,但我的头可以割。用我之头,充我之城,以谢楚王,这样总可以吧?”巴蔓子边说边抽出佩剑,一下将自己的头割下来。奇迹在这时发生了,断头之后的巴蔓子仍然站立着。史籍记载的情节是,“蔓子乃自刎,以头授楚使。”楚国使臣没有完成接收巴国三城的任务,只得将巴将军的头颅带回国去复命。楚王听罢不禁深受感动,说:“假使我们楚国能得到巴蔓子这样忠勇义气的将军,又何必在乎那几座城池呢!”于是下令以上卿之礼埋葬了巴将军的头颅。巴国也为将军举行了国葬,其无头之躯埋葬在国都江州七星岗(今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供后人缅怀凭吊。
巴将军非遗文创馆系重庆巴将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精心打造,自创立以来,便秉持着“弘扬母城文化”的坚定信念。作为以巴蔓子将军命名的具有重庆典型文化特色的文创馆,融合文化与艺术,深挖母城文化底蕴,展现巴渝艺术魅力。从细致入微的原创设计,到精雕细琢的手工制作,再到广泛深远的文化传播,巴将军文创馆全方位推动巴文化与民间工艺的产研结合,实现保护、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有机统一,成为重庆游客的打卡圣地和品质旅游商品的优选购买处,亦是重庆企事业单位和外事活动的高端礼品指定供应商。文创馆内还精心打造了研学区,为研学和亲子活动提供了优质的体验空间,让文化传承从孩子抓起,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巴渝艺术的独特魅力。
29日上午11点半,在重庆老字号协会副会长、重庆渝中商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青健陪同下,杨宜院长一行三位专家参观了重庆丘二馆和平路店。
“丘二馆炖鸡汤”最初源于清宫“御制铜炉炖鸡法”,需用独特的手工技艺制作。此品特点“汤汁清澈油黄,鸡肉酥软滋糯,味美鲜腴,营养丰富”。 是重庆市民十分喜爱著名小吃之一。其制作技艺,具有300多年历史,在重庆开设实体店传承技艺已有100多年历史。沿用的清宫“御制铜炉炖鸡法”制作的丘二馆炖鸡汤,传承“工艺虽繁绝不省人工,品味虽贵绝不减物力”的师训。在烹制过程中,厨师格外小心,选料上乘,工艺精湛。有一套严格的规程,以保证其独有风格:第一,选料严谨:必须是生长期不低于9个月的家养土鸡,公鸡母鸡合炖,公鸡增香,母鸡增鲜,公鸡的的氨基酸大于母鸡,母鸡的蛋白质大于公鸡。每只鸡重量在 1750~2 000克之间。第二,加工认真:包括杀鸡不能呛血;褪毛不能伤皮;鸡身内外要清洗到不见血水为止;炖之前将鸡放入冷水中浸泡去腥,逐步加温,去尽血泡,捞出再漂洗,去尽毛根。第三,烹制精细:-只大锅炖十到十五只鸡,按比例加入纯净水,以保持其原汁原味;和鸡一起下锅的是丘二馆祖传的配料秘方。第四,火侯严格:炖时先用大火烧开,再用中、细火慢煨(过去用酒精作燃料,放入铜炉中,以控制火力)。一般要煨四个小时;第五,定量供应:炖鸡汁现炖现卖,晚上炖的早上卖,上午炖的下午卖。为保证质量,每只鸡只卖4份,两腿分成两份;两翅膀连胸脯为两份。第六,盛器专选:用大青瓷碗盛装,汤灌八成,丰满清鲜,质优味醇。多年来“丘二馆炖鸡汤”一直深受市民的喜爱。
在本次考察活动中,杨宜院长表示:北京与重庆同属于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城市更新与建设、老字号品牌发展与文化传承上,具有重大优势互补、文化互通、创新共赢的合作基础。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智库——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作为首都省部级商贸文化智库,一直致力于为商贸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此次赴重庆调研是基地积极响应北京市政府重点工作、推动京渝两地合作的举措之一。
商务部调研专家、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办副主任李馥佳对推动京渝两地老字号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商贸合作充满信心。她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发挥基地自身优势和作用,服务重庆旅规划、推动老字号项目落地,为京渝两地合作、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商业史学会老字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研究员王春娟教授表示:希望未来与重庆老字号协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推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老字号事业的发展,提升老字号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